中国社会办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社会办医发展研究报告(2018)
连载一 政策:不断开放 严格监管
和伊养老—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
谈“养老”不能离开“医疗”已成为共识,在养老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研究社会办医,有助于深入东西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与联动。医疗系统是计划经济特征保留的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传统的行业格局形成了公立医院的绝对优势,社会办医如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面临诸多挑战。同时,改革开放40年构画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民对健康愈发关注,健康消费需求在不断扩大,医疗行业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本报告通过回顾梳理社会资本办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社会办医的战略模式选择、梳理困局挑战对策展望。本报告旨在分析社会办医的政策、历史和特征趋势,而非对所有社会办医机构进行全景扫描和统计分类。所列案例均来自于公开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之一。
本报告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是区域政策,资本投入,竞争格局,技术人才,和支付体系。区域政策环境决定了社会办医的进入成本。资本的投入决定了医疗机构的规模。区域医疗竞争格局决定了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走势和战略。技术人才的积累决定了医疗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基本医疗保险和多元化的商业保险支付能力决定了医疗机构能否健康发展。
I. 中国社会办医的政策第一阶段:医疗市场对社会开放
我国社会办医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9年)特征为:医疗市场对社会开放,当时社会背景呈现百业待兴,“改革”与“开放”是主流的声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公立医院占有压倒性比重,但医疗资源仍不足,散落在民间的医疗卫生人才需要就业渠道释放。在当时医疗支付体系下患者自由选择空间极小,国民整体对医疗健康消费理念和能力几乎为零。
表1 1979年-1989年社会办医政策及要点
数据来源: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整理
在改革开放,社会办医打开政策缺口的大环境下,1984年,我国第一家民营医院“广州益寿医院”在广州诞生。这家医院的诞生是社会办医实践的一个标志。但是这一时期的政策的开放中“补充”意义仍然大于“鼓励”意义,社会办医在当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声音弱小。
II. 中国社会办医的政策第二阶段:在低端徘徊中漫漶发展
我国社会办医政策的第二阶段(1990年-2008年)特征为:在低端徘徊中漫漶发展,当时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市场化声音占据主流地位。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争论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公立医院各种改革使社会办医找到了发展缝隙。医疗保障体系转为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人员大规模流动催生了医疗市场的内在需求。
表2 1990年-2008年社会办医政策及要点
数据来源: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整理
各项政策出台初步形成社会办医管理的制度框架,社会办医开放领域逐渐拓宽,激发社会资本热情,以“莆田系”为代表的小型诊所和专科医院开始试水。
III. 中国社会办医的政策第三阶段:鼓励发展,多元并包,强化监督
我国社会办医政策的第三阶段(2009年-今),其特征为:鼓励发展,多元并包,强化监管。近十年社会办医愈演愈热,国民经济取得巨大发展,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向新的投资领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多元化医疗格局大势渐成。居民健康支出和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医疗服务需求空前强烈。传统公立医院经营情况两极分化,医疗从业者个人价值被低估。
表3 2009年-2017年社会办医政策及要点
数据来源: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整理
图1 中国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数量趋势图
(研究报告完整版请联系客服和小宝:hejunhelaohe)
研究团队简介
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专注于健康养老产业的研究及业务服务,是和君集团行业专业化团队之一。
团队专注于以养老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以产业研究与管理咨询为基础,深入一线为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研究机构,提供健康养老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研究,市场调研与监测,可行性研究与概念性规划、住宅产品与配套设计、战略规划与落地方案,战略实施辅导、商业模式设计与优化、品牌提升与营销推广、运营管理服务、投融资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多年来,团队经手项目近40个,调研各类养老项目、企业超过300家,定期发布养老行业年度报告、专题报告等产业报告,参与多个国家课题研究与蓝皮书撰写,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与行业论坛,以智力资源为核心,打造养老行业民间第一智库,不断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注入专业力量。